竹筆斷成語有哪些
2025.05.21 15:56 8
你想問的可能是“竹字頭成語有哪些”,以下為你列舉一部分:
竿
- 竿頭日進
- 意思:佛家語,比喻道行、造詣雖深,仍需修煉提高,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滿足,還要進一步努力。
- 出處: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:“師示一偈曰:‘百丈竿頭不動人,雖然得入未為真,百尺竿頭須進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?!?/li>
- 立竿見影
- 意思:在陽光下把竿子豎起來,立刻就能看到影子,比喻立刻見到功效。
- 出處:漢·魏伯陽《參同契?如審遭逢章》:“五行相克,更為父母,母含滋液,父主稟與,凝精流形,金石不朽,審專不泄,得為成道,立竿見影,呼谷傳響,豈不靈哉!”
笈
- 負笈從師
- 意思:背著書箱拜老師,指求學。
- 出處:唐·房玄齡等人《晉書·王裒傳》:“北海邴春,少立志操,寒苦自居,負笈游學?!?/li>
篤
- 篤學不倦
- 意思:篤學:專心好學;倦:疲倦,專心好學,不知疲倦。
- 出處: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瑜傳》:“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,瑜厚禮之?!?/li>
- 篤信好學
- 意思:篤信:忠實地信仰,指對道德和事業(yè)抱有堅定的信心,勤學好問。
- 出處:春秋·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篤信好學,守死善道,危邦不入,亂邦不居,天下有道則見,無道則隱,邦有道,貧且賤焉,恥也;邦無道,富且貴焉,恥也?!?/li>
符
- 名符其實
- 意思:名聲或稱謂(號)與實際一致、相符合。
- 出處:漢·禰衡《鸚鵡賦》:“懼名實之不副,恥才能之無奇。”
- 畫符念咒
- 意思:道士畫符箓、念咒語,比喻寫字、念書今人難以索解。
- 出處:瞿秋白《亂彈·啞巴文學》兩千多年中國紳士的畫符念咒,保持象形文字,壟斷著知識,這是‘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’的絕妙工具?!?/li>
箋
- 片箋片玉
- 意思:箋:精美的紙張,一片紙如同一片美玉,形容詩文秀美華麗。
- 出處:宋·陳師道《答張文潛書》:“黃魯直云:‘桃李春風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燈。’真奇語,黃九自謂此語非他所能及;仆以為《高唐》、《洛神》,不足多也,而此詩尤為奇絕,譬如金玉,各有定價,先后進相汲引,因其言以信于世,則片紙只字,皆得璣貝?!?/li>
筑
- 筑室道謀
- 意思:筑:建造;室:房屋;道謀:與過路的人商量,比喻做事自己沒有主見,缺乏計劃,一會兒聽這個,一會兒聽那個,終于一事無成。
- 出處:春秋·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小人不恥不仁,不畏不義,不見利不勸,不威不懲,不遷之廟,不祧之祖,如之何其可改也?譬之如市,朝夕求之,不獲所求;發(fā)命之不衷,出令之不信,君子于其言,無所茍而已矣,故《詩》曰:‘謀夫孔多,是用不集,發(fā)言盈庭,誰敢執(zhí)其咎?如匪行邁謀,是用不得于道。’”
籠
- 籠中之鳥
- 意思: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,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敵人。
- 出處:春秋·管仲《管子·水池》:“求珠者汙澤,求魚者涔水,求鷹者陵山,求虎者山嵎,求熊羆、豺狼者荒林,求鳥者翳,求龜者渚,求材者山林,故曰:“彼汾沮洳,言采其莫,彼其之子,美無度,美無度,殊異乎公路?!?/li>
- 籠絡人心
- 意思:籠絡:籠和絡原是羈絆牲口的工具,引伸為用手段拉攏,耍弄手段,拉攏別人。
- 出處: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詔曰:‘卓有欺主弄權之罪;又有亂政害民之罪,今卓已誅;其李傕、郭汜、張濟、樊稠等四人,務宜剿除,大赦天下,凡諸為董卓所誤者,悉皆不問?!耸抢钊逯嫞曰\絡人心。”
策
- 策名就列
- 意思:書名于策,就位朝班,用以指做官。
- 出處:春秋·左丘明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策名委質(zhì),貳乃辟也?!?/li>
- 出謀劃策
- 意思:制定計謀策略,多指為人出主意。
- 出處: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:“汝依違觀望其間;并不見出奇畫策;無非因人成事。”